(信息王)
日本的犯罪率是比较低的,按地区计,大阪的犯罪率最高为2.059%,犯罪率最低的秋田县是0.529%。日本的“交番”(相当于派出所)里的警察是颇为清闲的,平时的工作大多是接受问路咨询。
一旦发生刑事案件,日本媒体特别是电视总给予特别详尽的报道。耐人寻味的是,每当有电视台采访犯罪嫌疑人的邻居等人,大家都是说:“平时(犯罪嫌疑人)是个很懂礼貌的人啊,对人彬彬有礼,很谦虚,真看不出会做出这样的事……”
的确,看来“懂礼貌、谦虚”是日本人的共通的外在个性。也可以说,这是一层温情的面具。要看到内心深处,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。
连犯罪者都带着温情的面具。近年来,日本的“文明抢劫”多起来了。比如,曾有抢劫犯到便利店,看到店里只有一位店员时,突然拿出把刀威胁店员,但他说出来的话依然很客气:“请把钱给我吧。”在拿到钱以后,抢劫犯仓惶逃走。店员没有收到任何伤害。店员透露,抢劫者说话很有礼貌,拿着刀,他还对店员说话还用敬语:“我不会伤害你的。”“请放心,没事的。”
这样的抢劫事例在日本被称为“文明抢劫”、“谢谢抢劫”,就是说抢劫者以很礼貌的方式“威胁”人,有的抢到钱财后还道声“谢谢”。犯罪时刻还讲礼貌,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了。
除了“谢谢抢劫”,还有其他各式让人纳闷的抢劫、偷盗行为,如有小偷到别人家里偷东西了,还要留下字条“以后要锁好门”,还有的小偷偷到钱了,好像又觉得钱拿得太多了,过几天又寄一部份钱还给被偷人家。
之前大阪浪速区警方曾逮捕过一名抢劫“未遂”的人。这人身上藏着刀乘上一辆出租车本来打算抢劫出租车司机,在车上,他听60多岁的驾驶员谈起:“世道真不好,很不景气,有零星客人也好,也能赚点小钱……”听了这话,抢劫者感同身受,竟在后面哭泣起来,因为他已经好几天几乎没吃饭了,才打算抢劫出租车,但是听了驾驶员的话,怎么也无法动手了。他向对方直言:“我本来是要抢劫你的。身上藏着刀……”在驾驶员的劝告下,他向警方自首。其实这人也只是思想上“犯罪”了,什么都没做,能否算“未遂”还是个问题。
从面相上看,许多抢劫偷盗者竟是一幅老实巴交的样,他们的犯罪动机可以归结为“生活所迫”,请听以下的犯人供言:“我想回老家看望父亲,所以考虑抢劫超市或者出租车,凑齐路费。”“房租已经三个月没有交了,最近只是喝水过日子。”……在犯罪行为实施时,很多人的口袋里已经身无分文。他们多是被解雇的原“派遣社员”,也就是日本的临时工。失去谋生的手段,也许只是偶然地走上犯罪道路,在抢劫时不忘说“谢谢”,他们可能在犯罪之际还试图得到一点与人平等交流的尊严。“谢谢抢劫者”的亲友们往往对他们所熟知的人走上犯罪道路感到不可思议,因为那些抢劫者平时看上去很是与人为善的。生存是人的基本权利,如果连生存都无法保证,人的心灵是很容易变质的。从这一角度来说,社会有责任。尽管抢劫者表现得很有礼貌,尽管他们的经历让人同情,但是犯罪总归是犯罪。因为日本人个性特别,也许有关日本人的犯罪心理学也与众不同吧。某种意义上说,从日本人身上你可以较全面地看到人性的所有特征,正相反的两种秉性往往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。(黄文炜)
コメントを残す